首页 烟草资讯 正文

云南石屏县局(分公司)引导各种烟乡镇大力发展烟后白萝卜种植-回乡创业不能“掉链子”

云南石屏县局(分公司)引导各种烟乡镇大力发展烟后白萝卜种植

云南省石屏县气候、土壤条件优越,适合发展白萝卜种植产业,所产的萝卜干深受市场欢迎。近年来,石屏县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引导各种烟乡镇大力发展烟后白萝卜种植,积极促进烟农增收,取得良好成效。图为近日烟农李元飞正在晾晒白萝卜。

回乡创业不能“掉链子”

“陶老板,我预定的米有了吗?”“杨大妈,那款米明天就到货了,到时给您送到家里去。另外,店里进了几款新米,吃着也不错。”年味未淡,这段时间,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的一家杂货店中,频频响起的手机铃声,让店主陶斌比平时忙了不少。

陶斌今年28岁,是一名退役军人,与妻子共同经营着这家小店。五年的军旅生活让他养成了不怕苦、不怕累的作风,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使不完的劲儿,这也正是妻子看中他的一点。四年前,缘分使然,俩人因工作结识交往。

陶斌在店里整理货品。刘依然摄

2018年退役回家后,陶斌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打拼之路:种过生姜、辣椒,养过鸡、送过快递,但挣到的钱不多。“那时候每个月收入三千来块,工资到手交完房租,刨去日常开销所剩不多。种地靠天吃饭,收益 也不好。”回忆起曾经的日子,陶斌说道。

2020年,在亲朋好友的提议下,陶斌在石屏县城租了一个门面开了家便利店,希望能多增加一份收入。开店初期,生意一直不温不火。石屏县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服务,一方面指导他调整经营策略,建议其合理备货,缩短订货资金的周转时间;另一方面在丰富货品种类、货品陈列、消费需求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。很快,便利店生意步入正轨。

陶斌在老家晾晒萝卜条。刘依然摄

手里积蓄多了,心里底气也更足了。

恰逢一次回老家过节,看到漫山遍野栽种的白萝卜、甘蓝,爱“折腾”的陶斌打起了发展其他副业的主意。

说干就干!他将自家八亩田地种上萝卜,又租了二十多亩地种起了甘蓝。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,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,买了新房、换了新车。

近年来,石屏县烟草专卖局积极探索“粮烟协同”融合发展路子,积极引导条件适宜的烟区大力发展万亩烟后白萝卜、甘蓝等特色产业,充分利用植烟土地剩余土壤肥力,提高亩产效益,引导群众一地两收多元增收。

“我在部队里是排头兵,回乡创业不能‘掉链子’。”陶斌说,虽然环境和身份变了,但这股精气神不会变。

云南禄丰烟区:烟秆当豆架 冬闲人不闲

1月25日,虽是寒冬,但在云南省禄丰市高峰乡山河村的连片烟田里绿意盎然,豌豆、蚕豆、冬小麦等烟后作物长势喜人。三五成群的农户正在地里忙碌,欢声笑语在田间地头回荡。

山河村仓底下村民小组村民毕增志正在地里忙着采收豌豆。放眼望去,攀爬在烟秆上的豌豆夹青翠欲滴、颗粒饱满。

毕增志是全乡知名的种地“老把式”。去年,听说种植烟后作物不仅能改良土壤,还能增加一笔收入,他也忍不住想“尝尝鲜”。

“烟秆就是现成的豆架,只要拉上线就可以了,不用另外搭建支架,栽种豌豆也省工省力。”毕增志说,经过一番了解和考虑后,他决定栽种生长周期短、销路较好的青豌豆。

去年10月,中部烟叶采收完毕,毕增志便马不停蹄地带着家人在烟田里播种青豌豆。如今,经过两三个月的辛勤打理,毕增志一家迎来了烟田里的第二次收获。

“以前,烤烟采收后土地就一直闲置着,处于‘大季种烟小季荒’的状态,现在采收完烟叶就种豌豆,一天忙个不停。”毕增志笑着说,他家种了4亩青豌豆,等全部采摘完后,预计会有2万多元的收入。

“第一次种,经验不足,有一些豌豆苗没有开花结果,不然收入会更高。今后我会吸取经验,想办法提高产量,增加收入。”这一季的青豌豆还没采收完,毕增志就已开始盘算起今后的种植计划。

近年来,禄丰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结合当地烤烟种植的成熟经验,引导各种烟乡镇实施“烟叶 N”轮作机制,充分利用烟地茬口季节和剩余肥力发展烟后作物种植,在烟秆留存较好的烟地里,以烟秆为天然支架,在原有烟垄上种植青豌豆;在烟秆不好的烟地里,种植冬小麦、蚕豆、油菜等作物。

毕增志算了一笔账,开展烟后种植,可以节约不少成本。就拿种植青豌豆来说,可以利用烤烟没吸收完的肥料,省去地膜、支架、肥料等开支,每亩地可节约1000元左右的成本。而且采收后,豌豆剩余物质可就地做绿肥,实现了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。

烟后作物不仅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、耕地产出率,丰富了农村群众的“粮袋子”“菜篮子”,还让农村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实现了灵活就业。

“因地制宜找准了产业发展之路,咱农民的‘钱袋子’更鼓了,这个‘烟叶 豆’的产业模式选得好!”毕增志感慨道,“现在,冬季的烟地用来种植青豌豆,实现烟秆再利用,这既能保护环境,还能增加我们的收入,面积多的人家还得从村里找人帮忙采收,人人冬季都有活儿干。”

如今,一幅粮烟经作物互促互利、产业兴旺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正在禄丰烟区徐徐展开。

云南红河州4县市荣膺全省最具影响力烟区

近日,在云南省第二届最具影响力烟区考核评选中,建水、弥勒、石屏、泸西4县市上榜。其中,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村、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入选“云南美丽烟村”,为擦亮红河州烟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色添彩。

3年来,红河州烟农售烟收入分别达23.24亿元、25.3亿元、26.7亿元,3.7万多户烟农在连年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实现增收致富。这是州烟草专卖局(公司)严格按照州委、州政府和省烟草专卖局安排部署,紧扣“烟区稳、烟叶强、烟农富、烟村美”目标,强化现代烟草农业和绿色可持续发展,加大烟区基础建设力度、加快推进烟叶全程机械化生产和数字化转型,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,着眼烟叶生产全周期构建“土壤保育 绿色防控 低碳烘烤”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取得的丰硕成果;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与院士团队密切协作,主动融入国家粮食安全大局,从零起步先后建成8个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区和1个万亩“粮烟协同”发展示范基地、6万多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,着眼“烤烟 多元产业”发展开创的新格局。尤其是去年,在全州各地遭遇气象干旱特殊情况下,我州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,打响烤烟生产攻坚战,实现保障烟叶收购综合等级合格率稳居全省第一的愿景。2020年至2022年,红河州烟叶质量实现省内综合考核“三连冠”,展现了“北回归线黄金走廊”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。

云南省第二届最具影响力烟区考核评选,是对红河州烟草部门承前启后、持续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“大比武”。红河州烟草专卖局(公司)烟叶生产经营科科长马石全说,该州今年的烤烟生产,将持续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和“三个长效机制”、烟叶生产数字化发展模式,持续把烟叶产业纳入“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”两区规划。因地制宜,持续探索粮烟轮作区、烟后复种区和粮烟、烟油、烟经协同种植模式,以项目区“一年三熟”实现农田高效利用与拓宽烟农增收致富渠道,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力量。

云南宣威秋冬村民忙 清除残物促生产

近段时间以来,随着田间烟叶采烤工作陆续结束,农田里仅剩一片光秃秃的烟杆和一些残体物质。云南宣威市抢抓秋冬农闲时节,及时组织村民利用晴好天气做好农田杂物清理工作,为绿肥种植管理、烟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田冬耕晒垡做好准备,强化农田环境污染治理,着力开展烤烟“绿色”生产。

羊场镇清水村的张西贤说:“在烟叶采摘结束后,我们的主要事情是将地头的烟杆挖掉,再把残膜、废旧包装物和杂草清除掉,还要把烤后的土地整理翻耕出来。然后,撒上麦子,种上萝卜和绿肥,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,绿油油的麦子和萝卜,就可以割来做青饲料养牛喂猪,增加些收入,解决了牲畜的饲养问题,专心去高烤烟生产。”

挖烟桩比起采烟、烤烟来说,相对轻松得多。采完烟叶的农田,到处空荡荡的,只剩下一些残体物质,如果不及时清除,对于下年的烤烟生产来说有害无益。烟杆既是生产留下的废弃物,也是广大农村生火的燃料物。村民把烟杆从土壤中挖起来,再将烟杆背回家中,自然存放晾干,青色烟杆变枯黄,用于炉灶生火,煮制牲畜食料,能节省煤炭和柴草资源,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。但在挖烟杆时,常伴随着残膜撕扯,所以要先将废旧残膜清除,否则,既污染环境,也影响土地肥力,不利于以后的烤烟生长,还费工费时。

另外,当烟叶采收结束后,留在烟田里的残体物上有很多病菌虫卵,会在下茬作物和烟叶上发生流行,造成较大损失。因此,烟采完后,要全面清除田间残体物质,以减少病源体,以利后续种烟少得病虫害。同时,残膜还可以交售到合作社换成钱,多得一部分收入,是一举两得的好事。一是烟叶采收结束后,要对田间进行全面清理,要从源头防治烤烟病虫害上提高认识,优化清除措施,为防止地力下降、病虫害、土壤污染等提供保障。在烟叶采完后,农田中的杂草和烟杆上的新杈会继续生长,继续吸收消耗土壤中的养分。将杂草和烟株残体清除田间后,可有效防土壤供肥能力下降;二是防治病虫。烟根和烟杆上残存大量的根茎类病虫(根结线虫、黑胫病、根黑腐病、青枯病等),一些残体物质上也有大量的病毒病、蚜虫等病虫。把这些残体清除后,可减少病虫害越冬场所,减少田间病虫基数,减少烤烟和其他农作物病虫害;三是防污染。在烟叶生产农事操作过程中,往往会把农药袋、药瓶、化肥包装袋、地膜、矿泉水瓶等非烟杂物留在田间地头,影响植烟土壤环境。通过进行全面清理,可以减少田间杂物污染,利于绿色生产和烤烟可持续发展。

宣威烟草部门充分认识到上述利弊关系,因此,在烟叶采收结束后,才及时组织广大村民把烟根、烟杆、烟杈、残膜和其它废弃残体物质清理出农田,集中处理,并限时在11月25日前清理结束,快速将归集的废旧残膜运输到制定厂家进行再利用。统一要求各种烟乡镇:一是不得把烟杆、烟根留在地里混入土壤中;二是不得把烟杆、烟杈和废弃烟叶堆放在地边、沟边任其自然腐烂随地表径流流入农田;三是不得将烟株残体混入农家肥中使用;四是要对烤房内外的烟叶残屑进行及时清理,对房前屋后的烟杆残体要集中销毁或做燃料,以减少病虫害“越冬场所”;五是要把田间地头的农用药袋、药瓶、化肥包装袋、农用地膜、矿泉水瓶等非烟杂物捡出来,实行集中处理,防污染土壤,确保烟叶及农作物品质安全;六是各地严格按照废旧残膜回收任务,及时组织村民下地捡拾交售,实行回收任务与绩效挂钩考核。

今年,宣威各地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,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,着力实施农田环境保护,从田间的烟桩烟杆清除到残膜回收再利用,再到其它残留物的清除,都与乡镇和村组进行沟通协调,形成合力,齐抓共管。单就残膜回收工作来说,烟草部门积极协调残膜回收再利用厂商,并于合作社签订协议,明确各方职责,建立农田污染综合治理机制,多措并举加大残膜捡拾回收力度,减少残膜污染,推动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。有些合作社还召开社员大会,对农田环境治理的科学性、技术性和政策措施进行宣传培训,及时推动环境治理有序开展。强化网点建设方面,以厂家为平台,以合作社为载体,以烟叶站点为抓手,严格残膜回收程序,明确回收任务并层层分解到乡镇、到村组和农户,由村民将捡拾的废旧农膜交售到指定收购网点,再由合作社组织运输交售到厂家制成各种使物用具,达到再利用的目的,赢得广大村民认可。

务德镇拖克村的村民黄贵菊说:“有烟草公司组织清理田间的废弃物太好了。前些年是我们各家自己来清理,勤快点人家的会主动来做,像懒点的人家,宁可去玩或在家闲着,也不会来做。现在是家家户户一齐动手清理,形成一个整体,清理的又干净彻底。并且,以前只是拿到地边堆起来就不管了,现在是要集中处理。特别是废旧残膜对土地污染太重了,清除以后,还可以卖钱,真是太好了”!

自十月中旬以来,宣威市各乡镇的农田里人头攒动,都在忙着捡拾废旧残膜、植保的包装物,积极清除田里的残体物,所产生的“蝴蝶效应”是很多农用机械也来烟田里深翻作业,还有种麦子的、种萝卜的、种绿肥的、种其它经济作物的等等。说起机械深翻农田来,烟草部门先期还召开了专题会议,针对农田冬耕晒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,并出台了农田冬耕晒垡实施方案,要求各乡镇精心组织,及时进行宣传发动和引导,细化工作措施,明确翻耕目标任务,把全市的冬闲地普遍深翻一遍,通过冬耕晒垡预防病虫害发生,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